当前位置:首页 > 婚恋心理 > 80后,你还“婚得起”吗?

80后,你还“婚得起”吗?

发布:2013-03-26 21:59:43 | 编辑: vivijk195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早在60年前婚姻大事虽然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仅仅只是多了一个家庭多了一个人这么简单,但是到了现如今这个年代,结婚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后半生的一件事了。

       早在60年前婚姻大事虽然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仅仅只是多了一个家庭多了一个人这么简单,但是到了现如今这个年代,结婚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重大的影响后半生的一件事了,80后们的婚姻大事成为了大难题。

80后,你还“婚得起”吗?

 

  80后“婚不起”:几乎要爹娘半条命

 

  近日,在微博上被网友们广为转载的一个帖子称,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我结婚却要用爹娘半条命!

 

  这个带点戏谑的帖子却道出了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结婚成本在快速增高。记者在兰州一家大酒店进行了采访,2010年时婚宴普遍一桌是800多元人民币,2011年时涨到一桌1500多元,2012年涨到一桌1800元左右,且要至少20桌才起订。除了婚宴外,还有婚庆、婚纱、照片、酒水、喜糖、喜烟等各项支出,一般也需要三四万元。

 

  微博上一对80后小夫妻晒婚礼账单,令众网友唏嘘。他们未买房已花43万。而网友“老赵和小于”则贴出了无意中保留下来的1981年10月婚礼账单,各项花费加一起才二三百元。

 

“不是不想结婚,是结不起啊!”许多在城市夹缝中生存的“80后”待婚族如此感叹。

 

  60年间,结婚成本翻了约千倍。

 

  上世纪50年代:60元结婚只需请客吃饭

 

  家住市中区公园湾村的邓国章大爷,今年85岁,他和老伴结婚已有58年。

 

  上世纪50年代,邓大爷还是内江一个土特产公司的职工,每月工资不到40元。不过,相比其他单位的职工,他的收入已是比较高的。“那时候的桌椅板凳都只要一两块钱一张,肉只要几毛钱一斤,菜还更便宜些。”邓大爷结婚时,只邀请了双方的亲戚和特别要好的朋友参加婚礼,“当时结婚,都只是请客人们吃饭。”婚礼当天,他准备了几桌酒席,总共花销差不多60元。

 

  “那时候结婚,基本上不会花太多钱,哪像现在,还不说买房买车,光是办个很一般的婚礼,就要用好几万。”邓大爷回忆,当时他的一位同事结婚,买了不少简单的家具,婚宴比较丰盛,也仅仅花费了100多元。

 

  上世纪80年代:2000元迎新娘必备“三大件”

 

  1981年,邓大爷的大儿子结婚,那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成了结婚的必备的“三大件”,添置新家具和拍摄婚纱照开始流行起来。结婚的开支渐增。不过,总体计算,2000元能办一场理想的婚礼还有富余。

 

  邓大爷回忆,80年代结婚,很流行用自行车接新娘。接新娘不需花钱,新娘都由新郎骑自行车迎接。买“三大件”,总花费也不过几百元,“手表和缝纫机的总开支,一般不会超过200元,自行车稍微贵些,也不会超过200元。”

 

       专家建言:结婚量力而行,少些攀比心理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牛芳表示,导致中国年轻一代“婚不起”的原因大概有三:物价上涨有点快,父母之命不可违,攀比炫富心理。

 

  牛芳指出,时代发展不同,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伴随着物价上涨,结婚成本水涨船高,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但物价增长过快也是事实。

 

  牛芳说,应该看到,现代婚礼给年轻人带来的巨大压力,有一些是父母对传统习俗的固守,也有些是有攀比炫富心理,把婚礼也当做社交的一部分,通过婚礼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爱面子的中国人让结婚花销步步攀升,一路疯涨,令想结婚、需结婚的年轻人望之却步。

 

  牛芳表示,当代人个体差异大,贫富差距大,有人为结婚花百万千万,有人结婚简朴素雅,都无可厚非。但结婚应量力而行,将感情因素放在首位。奢华的婚礼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真正过日子,还需要真情维系。

 

       60年的时间,结婚的额成本翻了千百倍,这样我们当下的80后是情何以堪啊?爷爷奶奶结婚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妈妈结婚只用了半头猪,我们80后却要用到父母的半辈子积蓄,实在是很残酷也很无奈的一件事。

文章关键字: 婚恋心理 结婚 婚不起 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