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不要真相 而是说谎

 

真相和谎言,你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选择真相,因为谎言无处不在,他们不愿被欺骗。可是,有时候,真相比谎言更伤人。而且你真的那么需要真相么?真的需要,那些残忍的事实嘛?有时候,谎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一些人选择说谎,而不是真相。

 

美国热播闯关节目《TheMoment Of Truth》(真心话大冒险)中,嘉宾们为了夺得高额奖金,不惜说出真相使家人和朋友遍体鳞伤。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真话显然不能起到“良药苦口”的作用,而并未违背善意的谎言,才可能是避免伤害的强心剂。

 

如果让我们来做个好玩儿的实验,这是个即时反应题,必须在问题结束后马上回答:真相和谎言,你选谁?我想99%的人都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那1%,则绝对犹豫了。人们总是在渴求真相,因为想了解得更多、做出更多正确选择,不想被当成傻子一样愚弄。但“真相与谎言”背后却更有真相,正如莱特曼博士在《Lie to me》第一集开场就一语道破的天机: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真实和快乐,不可兼得。

 

我的朋友Echo是个很正直的人,诚实,是她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她和老公定居深圳,目前正在着手办理移民,因此他们对未来的大部分规划,都不得不在近期实施,大量的杂事儿几乎淹没了他们。

 

上周二是她的生日,我打电话向她道贺。但第二天她就回电话给我,显得很不开心:“你知道吗,移民的事儿快把我烦透了!昨天,我决定抛开杂事,跟他好好吃顿饭,就在外面定了位置。他也说有惊喜要给我,结果吃饭时,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说移民的事儿,惊喜则是某项微不足道的手续顺利通过。我期待地问他,不是应该还有惊喜吗?他反问我,还有什么?我说,比如生日礼物。他竟然停下手里飞快动作的刀叉,尴尬地笑着说,我忘了……”

 

连日为杂事所累的辛苦,被老公忘记生日的委屈,导致Echo的情绪瞬间爆发,扔下老公怒气冲冲地走了。“昨晚我没跟他说一句话,但我却一直失眠。尽管我是个要求双方诚实的人,但当时我多希望他在我的暗示下,撒谎说把礼物忘在办公室马上去拿,然后顺道随便买个什么都好。这太让人委屈了,我恨这个真相。”

 

某些特殊情况下,获悉真相的结果并不会比被骗好上许多。这就像人们常常说的“凡事有度”,要求绝对的真相,就跟置身只有谎言的世界一样,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空气里都是谎言的味道我们不妨面对现实,每个人对周边苛求诚实的同时,却都在为自己的处境撒谎。比如在喜欢的对象面前故意隐瞒情史、想获得一份工作时虚构职场经验、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假意夸赞闺蜜并不理想的着装、甚至只是逃避家务时对妻子谎称自己身体不适……空气里都是谎言的味道。

 

说谎的本质是欺骗,可为何人们还为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乐此不疲?这或许能从弗洛伊德曾经提出“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即自我将可怕、难堪之物控制于意识之外以减少或避免焦虑的装置)中找到蛛丝马迹。说谎者在日常需求中,一方面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则发自保护他人的善意

 

总有一些事儿或念头,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特别是一些经受过身心创伤体验的不能说的秘密。我们既不愿破坏已拥有环境的平衡,也不愿意被人看低,但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又难免被随时触及。由此造成的担忧升级成焦虑,则从潜意识中启动“自我防御机制”,为了降低焦虑维持平衡,谎言就应运而生。

 

同样,人们对于谎言的需求,还体现在宁可被骗上,这同样是一种“防御机制”。如果真相令人痛苦不安,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黑客帝国》就是一部很好的探讨真相作用于人的电影,在这个蕴含心理需求的哲学命题中,有人必须获得真相,哪怕真相是一片荒漠;但也有人在得知真相后,选择了继续最初的安逸谎言。

 

由此可见,不论是说谎者还是被骗者,都在遭受真相的煎熬。为了掩盖真相的不堪和得知真相后受伤,都将使人产生不快,更直接的反应则是精神上的焦虑、抑郁,我们可能会变得悲伤及恐惧,带来一些诸如头疼、失眠、胸闷、胃部不适、神经衰弱等身理症状。而长期为此所困,还可能造成人际关系信任困难和反社会人格。

 

一切为了善意既然谎言在生活中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不如正视它存在的意义,蓄意损害他人利益的谎言,必定会令说谎者付出众叛亲离甚至被法律制裁的代价,而利用好善意的谎言,寻求令人安心、愉悦的正向的能量,就能达到保护身边人及我们自己的目的。那么什么可称之为善意的谎言?

 

“我想,对家人隐瞒他们重病,就是善意的谎言。”随机在线调查中,南京网友朱迪就提到:“去年我妈高血压入院,一周后血压还在上升,医生告诉我可能有生命危险时,我就不断给自己‘放心,没事’的心理暗示,强忍住了眼泪。此后几天我一直和医生配合,我们都告诉我妈血压降得不错,问她是否感觉精神更好了?接着我们观察到,她的血压开始往下降了,到了第四天,终于降回到正常水平。医生说,再观察几天,不出意外就可以出院。这个善意的谎言就像一剂强心剂,无疑让我和我妈都振作了起来。”

 

苏州网友周令晖也说:“上个月,前女友出差来苏州,约我见面。考虑到和妻子的感情,我拒绝了。但对方却说,就是单纯的老友见面,有必要躲吗?我想也是,不见反而显得自己心虚。那天聊到很晚,回家后,妻子问我怎么这么晚,我权衡了下,还是选择了说加班。因为我很清楚,不可能跟前女友再有什么,而我要保护好和妻子的感情,就是不让她为本来无事的小插曲神伤。”

 

善意的谎言能降低说与听双方的焦虑与伤害,要获得正向的能量,也需要同样正向的换位思考能力。说谎者绝不该轻率地以为,受骗者都愿意被蒙在鼓里;抓谎者也绝不该轻率地以为,自己有权说破每个谎言。如果不论善恶,始终将谎言定义为“欺骗”,将精力集中于“欺骗”行为本身,势必会处处戳破谎言,让善意烟消云散。

 

谎言是把双刃剑纯粹的真相和完全的谎言并不存在,就好像无论全裸还是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一样走在大街上都是不合适的。真相和谎言的关系,其实就犹如两把若即若离却又并驾齐驱的双刃剑。

 

说谎这种欺骗行为,需要人为的外力来维持,所以原则上应该保持诚实。而阻止谎言的发生是个双向问题,每个人都应牢记,拥有秘密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没有权利去刨根问底。

 

生活需要善意,来增加幸福感和减少伤害。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说谎,也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来看看哪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使用善意的谎言,来让大家都好过一些。

 

自我安慰,人们很容易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身心疲惫。特别是职场和情场失败时,为了让自己重拾信心,每天清晨都可以对着镜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最好的都在等着我”;夫妻之间如果你妻子的拿手菜味道并不怎么样,大肆批评或鼓励赞许?你懂的。你们之间其他琐事皆同理;安抚长辈人都无法抵抗来自生老病死的恐惧,隐瞒重病的例子就不举了,相反更常态地赞扬年迈的长辈看起来很年轻他们会很开心,好的情绪无疑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鼓励孩子“宝贝儿你真棒!”——可能你的孩子碗洗得并不干净,显然不是最棒的,但孩子有探索的心,这表扬虽然违心,却能够进一步顺利实现正确引导;关心朋友当闺蜜向你抱怨自己的丈夫很过分,但事实上你很清楚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你们之所以能成闺蜜,就是因为你们可以同盟。赞同她吧,冷静后,道理她自己会想。

 

能帮忙的谎言,例子不胜枚举。而如果没有把握好善意的度,则会在谎言中迷失,甚至落得道德败坏和人品低劣的骂名。善意的谎言,其实就如做人做事的方法,方法本无对错,只有适合与否。当感觉到自己不自觉地把谎言拉升到了道德高度时,悬崖勒马,对于双方消极情绪的缓和,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欲了解更多知识,推荐阅读:自信与自恋的区别在哪里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真相 谎言 人们 花之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