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人的身体会患上疾病,心理也会患上心理疾病。患上心理疾病的人不需要过于慌张,而是要正确的对待。那么怎么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呢?

 

  人在遭受挫折、蒙受屈辱或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不能消除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认识到情感波动过于激烈,可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正气耗损,易受外邪侵入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等。当然,偶尔遇到严重挫折或是亲人突然死亡等事件后,情绪与生理上的负担会逐渐消除,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因为恐惧、担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波动是短暂的,生理上产生的反应也是短暂的,身体内有惊人的稳定性,能应付各种复杂、紧张的生活环境。在高度紧张之后,最好有一段相应的舒缓状态,休息几天就会安全无事的。否则,使应激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就比较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一旦发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应如何正确对待呢?在人们的心目中,对心理疾病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可耻”,让人厌恶。正是这两种认识会使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治愈心理疾病,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把身体上或肉体上的不适称之为“疾病”,舍得花上几百上千元作CT、磁共振,而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焦虑、精神紧张、情绪失控,恐怖猜疑等心理障碍则不认为是疾病,由于封建社会遗留的偏见,文化和认识水平的落后,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往往避而不谈,觉得得了心理疾病,就像踩到地雷一样,人完蛋了,这辈子也毁了。于是,即使内心已经非常痛苦,却在别人面前装作很平静的样子,更不敢到医院寻求帮助,“心痛”只有自己最清楚。到了21世纪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把心理疾病看成是“心胸狭隘想不通”、“疯病”,非常错误的认为患这种病的人是什么鬼神缠身,或说什么是前世未做好事,今世受罚等等,致使一些患了心理疾病的人难于启齿,不敢面对,不能光明正大,坦荡磊落地象看躯体疾病一样理所当然的走进心理卫生专科机构的大门,怕不光彩,怕被人讥讽、歧视、厌恶,使得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和遗憾的灾难性后果。

 

  综上所述,人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来正确对待心理疾病,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起来。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心理疾病 心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