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男女不女”更容易沟通

  看到《梅兰芳》中反串的女角媚眼如丝、颠倒众生,再到身边满眼的女子英姿飒爽、不让须眉,有人感叹:“中性美时代”来临了。在这种老古板口中“男不男女不女”的趋势后面,有怎么样的心理原因呢? “对外表的塑造体现了人对自身角色的定位,而这种外形上的性别趋近是时代的产物。”

  上海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认为。农业时代,男人以狩猎为主,必须剽悍阳刚,女人以居家为主,追求阴柔内敛。步入科技时代后,男女在社会意义上趋于平等,女性性别功能增强而男性性别功能弱化,这种意识的改变也就体现为二者装扮上的相互交融。此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孩子既扮儿子又扮女儿,这也促进了中性美的风行。

  那么,这种中性气质的流行是不正常还是进步呢?“其实,传统观念中绝对阳刚的男性气质和绝对阴柔的女性气质是违背人类本性的。”北京武警总医院心理科主任许建阳告诉记者。美国心理学家就发现,既粗犷又细腻的中性气质的人比极度女性化或男性化的人更优秀、更健康。“中性气质的人在言行、心理方式上与男女性气质都接近,所以与人沟通更有效、更容易被人认可。”许建阳说。

  但事实上,现在对中性美的非议似乎经常压过了赞许。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许建阳和王裕如都认为,只要心理健康,中性打扮并不说明“变态”,而只是打破传统规范、张扬个性的表现。但也别以时尚的名义狂热追捧,顺其自然最好。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中性装扮是否会混淆他们对性别特征的定位呢?许建阳认为,只要把基本的性别特征教育做好了,他们完全可以在成长中慢慢调整好。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男不男 女不女 更容 易沟通 看到 梅兰芳 中反串 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