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之间昵称背后的心理

  导读:给心爱的人一个特殊的爱称,似乎是古今中外全世界恋人的共通习惯。就连人前人后板着脸处理国家大事的乔治· 布什总统,回到家中也会用“叽叽喳喳的小喜鹊”来称呼美国第一夫人芭芭拉。

  简而言之,无论男女,在遭遇了爱情的袭击之后,都会不由自主地称呼对方一些“在正常状态下”绝不会使用的肉麻称谓——越是爱的浓厚,越会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才能把胸中的一腔激情释放出来。

  爱的昵称对于伴侣双方,是一种拒绝他人分享的特权:面对喜欢的那个人,常常会激起我们为之赋予“美名”的创作欲;而听到对方嘴里吐出只用在自己身上的独特称谓,反过来也会让我们感到甜蜜和安全。法国的两性专家罗伯特· 内伯格告诉我们:不管是耳边细语还是尽人皆知,爱称的共同作用就是——把两个单独的“我”变成了一个彼此连接的“我们”。这是伴侣文化的一种创建方式,它给予爱的双方“只有自己才懂”的美好感受。爱的昵称越是特别,解读这份爱的密码的参考故事越是与众不同,越会增进伴侣们的彼此融合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爱称就像我们心爱的内衣,只有在两个人之间才能说和听,轻易不会到处示人,一不小心被别人听到了,多少还会感到有些难为情。另外一些人对此却毫不在乎,热恋中的情侣就是常常如此,爱称就是他们向全世界公布的爱情宣言。另外还有大半个世纪之前的徐志摩先生,不只昵称陆小曼为“龙儿”和“亲爱的眉”,还把写给她的情书编成本《爱眉小札》示之众人,不知惹得多少女子心生羡慕。

  更多、更花哨的爱称,被使用在关上门以后的卧室之内。在这只有彼此的独特空间里,恋人们使用的称呼更是花样百出,禁忌全无。而这种人为制造的神秘感,也十分符合伴侣们在卧室里需要的心理感受,既有一点紧张和刺激,又有一些暧昧和温馨,像是一种成人游戏,又好似催情药。每一种最终被保留下来的爱称,常常是因为背后保留了只有两个人才能破解的谜语或传说。

  当然,如果你和他之间没有使用爱称的习惯,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两人互相称呼对方身份证上印刷的大名,并不一定就代表你们的关系有缺憾。这也许只说明了双方从小看到的父母就是这样简单称呼的,或者是你们都比较害羞,认为爱称就像小孩子的乳名一样不属于成年人的世界。以下是5 位朋友讲述关于他/ 她和伴侣之间专属爱称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也许会激发你今天晚上就改变对他的称呼。

  我喜欢他叫我“我的……”

  我们经常随时随地给对方起各种各样的名字,什么“老大”、“丫头”、“烂白菜”,好听的不好听的都有,想起什么就随口叫什么,但很少有哪个名字固定下来的。直到一天,偶然在网络上读到韩寒在一篇网文说:“谁谁是我的女人,我要保护她”。感动得一塌糊涂,连忙抓着男朋友告诉他“这样才够男人”。从此以后,他不管给我用什么称呼,都一定会在前面加上“我的”两个字。“我的乖”、“我的宝”、“我的臭臭”……我喜欢他这样称呼我,不管“我的”后面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都觉得自己是他的宝贝儿。这感觉特好特享受。

  心理分析:被占有也是一种幸福

  在爱称之前加上一个“我的”来做限定,明显地包含着一种占有关系。当然,这通常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占有,它表示使用者完全排他地拥有对方的全部,拒绝任何人的分享。对于一些本身个性就偏重依赖的女性来说,被对方称为“我的……”,会增进她们在一份感情关系中的安全感和被保护、被关注的感受。但是,这样的爱称如果是用在一些个性比较独立,相对喜欢强调自我的人身上,有时就会引发对方被限制、被遏制的感觉。被别人完全占有的感觉,会让他们不自觉地想要拔腿跑掉。

  “宝宝”、“妞妞”让我们回到童年

  他喜欢叫我“妞妞”,我喜欢叫他“宝宝”。这样的称呼让我们觉得很温暖,每当回到家中看见对方,就可以放心地回到童年时光。有时候我还会叫他“大儿子”,我们没有孩子,就彼此把对方当做孩子来疼爱。

  心理分析:回到母亲的怀抱

  类似“宝贝儿”这样的爱称在恋人们中间非常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样的爱称象征着我们愿意像一个和蔼可亲的母亲那样给予对方无条件的关爱;即使你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都会一直爱着你、支持你。不管是多么成熟坚强的成年人,都难免有经历脆弱的时刻,有一个愿意称呼我们为“小乖乖”的人在身边陪伴,是每一个柔软心灵的渴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爱人之间昵称背后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