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8 13:30:00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大多数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人和儿童比青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心理暗示,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影响。不同的人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
20世纪以前,德国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座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结果惨遭失败,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个人却创造了奇迹,他就是当时德国的一名精神科医生林德曼博士。他事后回忆冒险过程,得出结论说,在大洋上孤身搏斗,最可怕的不是体力不支和风浪的袭击,而是自身产生的惶恐和绝望。他说,在航海过程中,他一直在内心深处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维持了自己的坚毅并战胜了恐慌。 林德曼博士的自我鼓励方法,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暗示可以治病:
心理暗示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可以促进脑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而恶性的心理暗示,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疾病症状消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
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暗示可以给自己快乐:
不要总强调负面结果。我们不要总是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这里摔倒的”、“这段路总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为越是这样,我们心里就会越紧张。所以,聪明人应避免老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而应多用一些积极性的暗示,比如:“走稳些就不会摔倒了”、“经过这段路时应该减慢速度”等等。这种积极的暗示和指导,比起总向自己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