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2 09:30:01
1、电脑是把“双刃剑”
数字时代,电脑游戏成了很多人的休闲伙伴。玩游戏好不好?心理学家争论不休。2010年3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特聘教授克雷格·安德森等人指出,有“打打杀杀”等暴力情节的游戏会让人滋生暴力倾向。2010年4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玩PSP游戏机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但是,还有科学家发现,打游戏,尤其是动作类游戏可以让人反应更灵活,是很好的反应能力和正确性练习方法;《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还有一篇文章指出,玩游戏会让人心肠好、更热心。
看来,电脑游戏还真是把“双刃剑”啊!偶然消遣并无大碍,但切记不可玩物丧志。
2、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范德等人发现,与其他文化的人群进行接触,会进步人们的谈判能力。欧洲工商治理学院的3位心理学家同样发现,旅居国外,学习并吸收外国文化,能帮你打开一种全新的思路,从而增强创造力。他们提出了“文商”(文化商数CQ)这一概念,并发现CQ在国际谈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果然没有说错,为了让大脑更灵光,有机会还是出国“镀镀金”吧!
3、冲动让人不理智
我们常说“间隔产生美”,“间隔”到底能变出什么魔法呢?2010年7月,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姆·特罗普和美国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尼拉·利伯曼提出“建构水平理论”的说法。他们指出,制造一点“心理间隔”,比如想买手机时别马上掏钱,过几天再决定,会让你更抽象地思考,捉住如“通话质量好不好”这种主要矛盾,而避开如“铃声好不好听、颜色好不好看”等细节题目和感性的干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过度理性可能变得固执呆板,因此,“间隔”适中,才能英明决策。
4、广告真的不白做
如今的世界,广告满天飞。无论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广告简直无孔不进。你可能觉得广告只能宣传商品,买东西时,大脑自会有个“管家”让自己理性消费。而2010年8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梅勒妮·邓普斯等人发表在《消费者研究》上的文章表明,给某一商品“戴高帽”,会激活大脑愉快的情感反射,让你不由自主地对它产生好印象,而忽略其真实的质量。即使你知道它品质一般时,也会屈服于广告的效应,这一过程被称做“情感调节”,也叫“移情”,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广告商们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气力,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购物选择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唱歌竟然能恢复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