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让情绪主宰你的胃口

 

一些人老是不停的想吃东西,即使他们不饿。为何会这样?这是因为他们把进食当作了发泄情绪的渠道,即所谓的情绪性进食。情绪性进食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安抚自己焦虑的情绪。这类人的情绪只要一受到波动,就会吃大量的食物。长此以往,对身体的健康就有很大的危害。所以,莫要让情绪主宰你的胃口。

 

情绪如何牵动胃口?

 

无论是突然窜出来的野猫、发脾气的老板,还是这个月大涨的信用卡账单,都可能被我们的大脑视作威胁,然后大脑会因此释放一系列的化学物质,包括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这些化学物质会让你感到警惕,帮你做好应对威胁和创伤的准备。在短期内,肾上腺素会让你感受不到饥饿,因为血液都从你的内脏流到了你的肌肉中,让你做好“战斗或者逃跑”的准备。可一旦肾上腺素的效果消失了,被称作压力激素的皮质醇就开始发挥作用,让你想要把自己的胃用食物填满,好补充你刚才应对威胁时所消耗的能量。不过可惜的是,现代社会应对威胁时并不需要消耗太多体力,所以长期生活在压力下会让人摄取超过实际所需的能量。美国心理协会曾经的调查显示,有40%的人会选择通过吃东西来缓解压力,还有42%的人会选择看2小时以上的电视来缓解压力,而大家在看电视的时候也通常会吃零食。这种为了缓解压力而吃东西的行为被称作“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安抚自己焦虑的情绪,所以很多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认真体会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只是下意识地咀嚼和吞咽。这种进食方法会让我们在无意之间就吃下很多东西。薯片、薯条、冰淇淋这类食品最适合情绪性进食,因为吃起来简单方便,口味很重,就算不认真体会也能够尝到它们浓重的盐味、糖味和油味。不健康的高热量食物能够最快地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因为我们的身体误以为我们需要很多的能量来应对潜在的威胁。另外,长期处于压力中的人恐怕也没什么心思做饭,方便但高油高盐高糖的快餐或者便捷食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情绪性进食 情绪 胃口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