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舞 2015-05-26 17:30:00
不管在哪里,人们总是很羡慕成绩优异的人,尤其是女孩。可是,你知道吗,成绩优异不代表她的生活很幸福。为何这么说呢?成绩优异,为了保持这个名次,她必须不断的努力,和不同的人竞争,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人才,为此她失去了很多,如亲情、友情、爱情。
幸福快乐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其胜于财富、成就或物质财富。且我们应以一种能够使快乐达到最大化的方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来构建我们的学校、来过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刚完成的这本书---《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所要传达的信息,本书以年龄段在16-24岁、已为人母的女子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我说不上认真想过幸福的含义。我来自于一个将幸福视为“额外附加品”的家庭,幸福就是生活的一种装饰,如若拥有当然不错,但不是必需品,而且也绝不是最重要的。工作才是家庭的核心,才是家里最重要的。如果你在受苦,也就意味着你工作异常努力。工作让你感觉到所受的苦难都是值得的。
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关于教授那些进取心十足的学生如何活着与度日的,学生虽然活着但是不幸福,这并不是巧合。本.沙哈尔正是教授《幸福课》的老师。通过观察所有在哈佛大学中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的真实写照,他发现了“参与激烈竞争的竞争者”的原型,这些受成就驱使的灵魂延迟了自己的幸福,只为达到一些未来的目标,比如:顺利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得到签约奖金等。
我正从“激烈的竞争”中慢慢复原。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我周围的所有人,我发现一些女孩在大学入学申请产业复合体中被迫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竞争者,这就存在着一种学生必须将自己打磨成完美样本,以便能顺利被大学录取的亚文化,这些学生在此过程中失去了他们的真实性、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也失去了自我感。
根据本.沙哈尔的研究,这些参与激烈竞争的竞争者认为实现目标能够让她们获得幸福、能够为她们所受的苦难正名。因为她们有这样一个信念,她们认为这些苦难通常是有意义的,比如失眠、压力、阿得拉(治疗失眠的药品)。于是,当她熬过考试周的时候(或者通宵活动后、或准备美国高考预科后),她便将安慰误解为幸福。
竞争者在每天的生活中只能经历很少的快乐,生活也没有多少意义,所以便将注意力集中于目标上。但是当目标变得不是自我产生时,当你在日以继夜为实现某人为你制定的目标(被大学成功录取)时,在遥远的将来,你可能比你实际上真正想要的更害怕去得到,因为真正的驱动力已大幅下跌。学生们也变得空虚。想要被真正的驱动力所驱使,本.沙哈尔继续写到:“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意识,即设想我们会在今天以后、会在明天、下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