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心理 > 35岁职场人生有什么困惑

35岁职场人生有什么困惑

发布:2012-03-14 12:30:00 | 编辑: newvivi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孩子一直被教育,内心被社会角色绑架,自我认知全仗外界评价,35岁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巨大压力和困惑。 “丁克”家庭,外企人事总监、年薪50多万,有房有车,到美国出差,到欧洲旅游,到香港购物……这是一对38岁夫妇的生活简述,在别人眼里

  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孩子一直被教育,内心被社会角色绑架,自我认知全仗外界评价,35岁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巨大压力和困惑。

  “丁克”家庭,外企人事总监、年薪50多万,有房有车,到美国出差,到欧洲旅游,到香港购物……这是一对38岁夫妇的生活简述,在别人眼里“羡慕死人”的他俩,面对职业咨询师,却抱怨“心里空空,总会涌起失落感”。

  这样的叹气,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咨询机构的专家们最近频频听到。他们发现,诸多35岁上下的职场人似乎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人生的一段困扰期,这批“70后”,在经历了10-15年打拼之后,有的已然在各自的行业出类拔萃,但眼下想不清楚下一步怎么走;有的则在为职场生涯难以转型苦苦挣扎——在“45岁中年危机”还远未来临之时,已被“35岁的困惑”笼罩住了。

  事业天花板无法突破。

  一名IT通信公司的技术人员在30岁以前,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生怕自己所学的知识老化,生怕在竞争中被淘汰,危机感始终萦绕心头,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跨入35岁之后,他仍然认为自己没有能够达到期望的目标,因为很多大学同学已经是部门的头目了。

  似乎在很多行业,35岁成为一个门槛,在许多企业要求年轻化时,他们的事业还没有突破,困惑随之而来:这样继续下去,职位就难有改变,工作也难做出更大的成绩。这个时候许多职场人士采取的方法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过劳等现象也开始出现。

  高级职业规划师、中智人才信息部经理朱诗勃认为,一些职场人在30岁以前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感觉自己没能在30岁的时候“立”起来,而转行又面临年龄的障碍,更年轻的人已经冒尖,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自我认知全仗外界评价。

  而那对可谓“钻石领”的“丁克”夫妇在与培训专家、思维管理咨询公司的王善平交流的时候,坦陈心中的“迷茫”:“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是很强,今天在企业里面是一个人事总监,我是不是要去做更加忙碌的副总?也可能明天突然裁员,那就什么都不是了,隐隐约约就有这种担心。”

  更有趣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从事投资银行工作的白领,现在受困扰的一点是“我算不算是一个专家?”他干投行已经十五六年了,突然之间,有人开始叫他专家了,“刚开始我心里面还有点不习惯,然后叫着叫着就习惯了。突然有那么几天人家不叫我专家,我就一下子失落得不得了。”

  王善平说,一些35-40岁的职业经理人虽然表面上已经成为“成功人士”,但是因为对自己缺乏清晰把握和认知,于是,他们的感受都仰仗着外界对他的支撑和认可,自然而然产生了内心的迷茫。

  不要被“社会角色”绑架。

  职业咨询机构对咨询案例分析后发现:30-3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男性,职业困惑最多。他们普遍有“三高”:高欲望、高压力、高风险。“三高”的存在使得这一年龄段的男性职场人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

  “70年代人成长的3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物质化过程,房子车子、出国留学、升官成名等社会化需求蜂拥而来,于是他们在追逐这些社会化需求的时候,对自我需求关心不够,最终迷失了自己。”王善平这样分析道。

  王善平还特别提到,我们的教育系统中,从小学到大学,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孩子关注内心的教育却少之又少,所以他们更多被社会角色绑架,而这种社会角色和自己的内心喜好又没有交集,内心的空虚不知道如何调适。

  朱诗勃对于这一群体的建议则是,一方面,要理性地评估自身,制定合理职业目标,根据行业环境和自身现状完成转型;另一方面,要平衡工作与休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内心留出思考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