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士这样解释,较高层次的人往往较自信,对事情对人生都能把握好;低层次的人又往往自我否定,期望值不会太高。正是那些处于社会中间底层的人,有时自信心过高,有时又自信心过低,对生活有不低的期望值,有时急功近利。加之繁华都市里贫富差距巨大,导致这一层面的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下发生心理失衡,难以自拔,最后走上自杀之路。
防范之道:
自助+助人
青年人应提高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调整好心态面对压力挫折,必要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门诊科求助专业人员进行治疗。
如果您的亲人或朋友中有情绪悲观抑郁者,应积极友好地与其沟通,并对其行为表示同情和理解。紧急呼吁:
救助机构必不可少
社会应关注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并致力于建立自杀救助机构,对自杀过程进行干预可以预防自杀。在现代都市里,设置专业的自杀预防机构相当必要,因为专业有效的服务往往能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补救。